「专业探讨」圆肩驼背,不是那么简单
圆肩驼背显得胸小了
圆肩驼背显得人猥琐了
圆肩驼背几乎无气质可言
圆肩驼背失去了健康
……
文章到现在已经将近2年了,期间我们小编也在学习进步中,有时候翻翻过去的知识,发现已经有点过时了。谁说只有电子产品更新迭代快的?人类对自身的探索认识也是更新不断啊。
上交叉综合征的概述
“圆肩驼背头前引”的姿势所引起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 Syndrome)。上交叉综合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健身爱好者的过度锻炼胸大肌、上背肌群的无力、个人情绪等。这种肌肉失衡的方式会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不适,主要涉及到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胸小肌卡压臂丛神经引起胸廓出口综合征引起手麻和发冷,咀嚼肌因要对抗舌下肌群对舌骨的拉力也易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咀嚼肌损伤容易造成偏头痛。胸锁乳突肌本身具有住吸气的功能且是强力的吸气肌,但由于头前引,胸锁乳突肌表现为缩短的状态而丧失辅助吸气的功能,对呼吸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上交叉综合征的治疗要基于对于该种疾病的分析,而肌动学分析则是处理疾病的基础,应给予重视。
当人体颈部处于非常理想的姿势时:下颌微收、头在肩膀之上、肩在躯干之中偏后,正所谓挺胸颔首,双肩打开的姿势,我们头颈部的肌肉系统达到蕞佳平衡,但是任何肌肉的短缩紧张都会破坏这种平衡,而我们所说的上交叉综合征—表现为“圆肩驼背头前引”姿势正是这种破坏后的实例之一。
经常处于伏案低头工作,含胸驼背等姿势时,由于肌肉的静息长度会变成我们习惯姿势下的长度,我们的胸前下部和颈背后上部肌肉就会出现紧张和缩短(如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斜方肌上束、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背后下部和颈前上部肌肉被拉长或软弱(如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锯肌、使肩外旋的肩袖肌群冈下肌、小圆肌、深层颈屈肌),强弱肌连接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交叉,导致头部前倾(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消失或减少)、含胸(圆肩)、驼背(胸椎曲度增加)、肩胛骨耸起、外展、肩关节内旋等一系列形体变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不能忽视的颈交叉颈椎以第二颈椎为界分为上颈段和下颈段,并由此形成了起于枕骨止于枢椎的原始上颈椎弯曲(C0-C2)和从枢椎一直延续到第二胸椎的下颈椎(C3-T2)第二长弯曲,上颈椎弯曲与下颈椎弯曲方向相反,形成了上下颈椎。上颈椎和下颈椎屈伸运动方向往往是相反的。仰头时,下颈椎后伸而上颈段屈曲;低头时(向前仰下巴),下颈椎屈曲而上颈椎段后伸。
颈椎是人体脊柱中活动蕞多的部位,相应的颈椎周围的肌肉在控制头颅在颈部的位置并维持身体姿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颈椎后方肌肉收缩使颈椎正常前凸增加,从而使脊柱曲度增加。颈前深部肌肉收缩和稳定颈部,从而维持姿势和控制局部活动。胸锁乳突肌等颈部浅表肌肉在旋转中起重要作用,而头长肌和颈长肌等深部肌肉运动功能较小,但可持续发挥作用以维持姿势。
当颈椎不能维持其正常的曲度而出现上颈椎过伸曲度增大,下颈椎曲度减小甚至反弓时。上颈椎后伸肌群枕下肌群(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和下颈椎前屈肌群(颈长肌下斜束和垂直束、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紧张而缩短,上颈椎前屈肌群(颈长肌上斜束、头长肌、头前直肌)和下颈椎后伸肌群(颈夹肌、上斜方肌、竖脊肌)弱化而拉长。
舌骨肌虽不参与维持颈椎的屈伸运动,但因其位于颈前部,与颈部屈肌平行走向,舌骨肌群在舌骨上下被区隔为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当呈现圆肩驼背头前引时,下颌明显是上翘的,这时舌骨上肌群是被弱化和拉长的,舌骨下肌群是紧张和缩短的。我们将颈椎上下曲度的相反改变及颈椎前后上下不同肌群的不同变化统称为颈交叉,因其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而将其命名为颈交叉综合征。
然而在上交叉综合征里讲过上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都是紧张缩短的,可是在颈交叉综合征里它们又是被拉长和弱化的了,其实这并不矛盾,在下颈段它们确实是被拉长的,而在上颈段,由于上述肌肉都具有使寰枕关节伸展的作用,所以在上颈段它们都是处于短缩的状态。
上(颈)交叉综合征对颞下颌关节和吞咽功能的影响
前屈的下颈段和后伸的上颈段形成典型的颈交叉,进而使头部前倾,这种姿势拉紧了对舌骨产生向后下方拉力的舌骨下肌群,如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等,该拉力通过舌骨上肌转移到下颌骨上,导致下颌骨被拉向后缩和下压的方向,并进而改变髁突在颞骨下颌窝的位置,后缩的髁突将会压缩脆弱的颞下颌关节盘而导致炎症和肌肉挛缩。头向前姿势时头必须后倾以保持视线水平,这时下颌骨被向下、向后牵拉,这意味着咬肌和颞肌的紧张度必须增加,以使颞下颌关节回收至休息位。肩胛舌骨肌附着在肩胛骨上,所以伴随颈交叉而出现的不良肩胛带的姿势(即过度下压、向下旋转或者伸展的胸锁关节)可能会对这块肌肉施加额外的拉力,并且继续拉伸下颌骨进一步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症状。综上所述,异常的颈交叉和肩胛胸姿势影响下颚的姿势,并蕞终增加颞下颌关节承受的压力。因此全颈椎及肩胛胸椎姿势的全面分析应成为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舌骨肌因颈椎的曲度变化而紧张时,限制了舌骨的上提和下降,间接限制了喉体的上下运动,致使病人难以完成连续的吞咽动作,而可能出现吞咽苦难的症状。而颞肌和咬肌的持续发力会更容易发生颞下颌关节活动受限,张口困难,发生弹响等。所以在临床上处理颞下颌关节往往会教导病人正确的颈部姿势,根本原因则是使下颌骨位置正常从而减少咀嚼肌的用力程度。所以对于一切具有颈交叉表现的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吞咽困难及发音改变时均可从舌骨肌群(特别是舌骨下肌群)进行诊断性治疗。
上交叉不仅跟颈肩有关上交叉综合征是否只是简单的颈部和肩部的问题呢?其实不然,当仔细分析上交叉综合征的原因时,会发现人们往往是在懒散的坐姿下伏案工作,进而出现圆肩驼背头前引的姿势,所以上交叉姿势不一定是原发,它可能跟我们所说的另外一种姿势——下交叉综合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交叉综合征是由于久坐引起的。长期久坐者,因髋关节长时间屈曲导致髂腰肌处于紧张短缩状态,而臀肌又因长时间在坐位基本处于闲置松弛无力状态。如果又因肥胖或怀孕导致腹部过大或因长期穿高跟鞋腹部过度前挺发生中心前移导致腹部肌肉处于被拉长松弛无力的状态,竖脊肌等背部肌群为维持身体重心势必通过横束在竖脊肌上的腹横肌将腹部往后拉,前凸的腹部则反作用于竖脊肌导致竖脊肌过度紧张。同时当神经对一块肌肉的控制增强,就会自然抑制这块肌肉的拮抗肌的控制。
比如,在下交叉综合症中髂腰肌的募集增强并缩短,那麽就会减少对於拮抗肌(臀大肌)的控制。腹肌被拉长,控制变弱,那么神经对于它的拮抗肌(竖棘肌)控制则增强。人体因髂腰肌和竖脊肌短缩紧张,臀大肌和腹部肌群松弛无力,出现一种特殊的病态姿势,即挺腹、屈髋、臀下垂—下交叉体态。这种情况下骨盆会处于前倾位,使附着在肋骨和髂嵴上的腰方肌发生短缩。而久坐下的臀大肌松弛无力,则会造成髋关节后伸的腘绳肌用力过多,很容易产生大腿牵拉感。另一方面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共同构成髂胫束用于维持膝关节外侧的稳定,若臀大肌无力,则会使髂胫束过紧,容易造成膝关节的外侧疼痛。骨盆前倾并不只是上述问题,因为位于大腿内侧的长收肌和大收肌也可能影响骨盆前倾,内收肌紧张使股骨内旋,胫骨这时也会产生旋转,形成X型腿。距下关节继而旋前,成为功能性扁平足(胫骨前、后肌无力)。
髂腰肌处于短缩的状态时,与髂腰肌通过膈脚相连的膈肌也会发生损伤。在呼气过程中会增大膈肌上升的难度。膈肌是主要的吸气肌,而当其功能受损时,其余的辅助呼吸肌(如斜角肌、前锯肌、胸小肌等附着在肋骨上的肌肉)会过度使用,产生除呼吸问题外的胸廓出口综合征、颈痛、肩关节外展受限等一系列问题。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常见的老人站姿,是不是如下图一样,上交叉、屈髋、屈膝的姿势呢?
这种老人往往会有着我们所说的足跟痛,即久站之后足跟下方疼痛,可能经过比目鱼肌、腓肠肌等肌肉的处理后,足跟疼痛会有减轻,可过不了多久,足跟疼痛又会出现,成为了一种长期困扰老年人的问题。其实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
将你的姿势变为上交叉姿势,这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的重心和视线是如何变化?如果重心前移,视线向下的话我们通过什么动作来完成姿势的自我矫正呢?对的,就是屈膝,只有屈膝我们才能使视线平行,看到前方;才能使我们的重心向后移,身体平衡。所以腓肠肌在这种情况下是一直在收缩维持姿势,所以这时长期的足跟痛是跟姿势有关的,尤其是在圆肩驼背非常厉害的老人身上。所以,对于这种病人,我们更应该矫正他的姿势。
总结
临床对于上交叉综合征的治疗,不应只是专注于传统的肌肉强化和松解,也要注意上、下段颈椎肌群的处理和颈椎曲度的恢复,特别是枕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恢复。应常规松解上颈段颈后肌群、枕下肌群、下颈段颈深屈肌群,同时强化上颈段颈深屈肌群、下颈段颈伸肌群。长时间发生颈痛肩痛的患者不能只单纯的考虑“上交叉综合征”的问题,也要往下方去寻找,下交叉,X型腿、扁平足等都有可能影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