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未必会伤害你的宝宝,除非你做了这10件事
孩子一发烧,全家都心焦。你是这些类型的爸妈么?
祖传型:
“盖上被子捂一捂就好了”
赶紧吃药型:
“肯定是有炎症,赶紧吃点抗生素”
放任自流型:
“烧一烧就好了,不需要处理,免疫力都会提高很多。”
艾米注意到,很多爸爸妈妈对发热的认识和应对方式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不少爸妈会用冷毛巾敷额头,其实这种方法很鸡肋,不仅起不到降温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因为冷水刺激而引发抽搐。
所以,为了让爸爸妈妈们少走一点弯路,艾米在这里总结了爸妈应对儿童发烧常见的十大误区,和你们分享。
图片来源:news.hexun.com
误区一:多盖被子捂汗
这个方法已经根深蒂固,一旦孩子发烧,不少爸妈的第壹反应就是:
多盖些被子捂紧,出身汗就好了。
这个做法大错特错。多盖被子捂汗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能出汗,是因为免疫力打败了病毒,说明疾病已经开始缓解。这并不是捂被子的功劳。
在临床上,艾米也遇到过不少家长对护士“发烧了还要减被子”的做法表示很疑惑,认为这样会冻着我的宝宝。
在疾病缓解前,盖得越多越不利于散热降温。总捂着,反而可能让宝宝的体温继续上升,温度过高,甚至会诱发宝宝抽搐。
如果说一定要盖被子,就是在宝宝自己觉得浑身发冷时,可以加盖被子,但不要刻意捂汗。蕞好的做法是提高环境的温度。一旦,开始出汗,就要适当的减少被褥,让体温回归正常。
不要刻意捂汗,环境温度让宝宝觉得舒适就好,不是越高越好。热了脱一件衣服,冷了加一层被子。冷静对待,张弛有度才能更好的对待发热这件事。
图片来源:www.qbaobei.com
误区二:冷水 / 温水/酒精擦拭
这是家长们喜爱用的另一种「退热方式」,可能是住院时常看护士这样降温。
于是学了回去,一旦发现宝宝发烧了,就有条不紊地给宝宝擦拭,但蕞后发现常常是温度暂时降低了,过一会儿就又烧起来了。
可是宝爸宝妈们,医院的护士擦浴一定是配合了退热剂使用,才让宝宝退烧的。而不只是单纯的擦一擦,温度就下来了。
不能用冷水擦浴
身体体表温度本来就很高,冷水刺激后,可能会使温度更高或者引起抽搐。
禁止使用纯酒精(或者白酒)擦浴
是非常危险的,宝宝在发热时毛孔张大,极容易酒精中毒。
如一定要用温水擦浴,而宝宝并不排斥,家长在擦拭时要注意体温在39℃的宝宝才需要擦浴,且水温在32-34℃(水温计测量,体温计不可测量水温),室温在21-24℃,不可擦拭的部位有胸前区、腹部、后颈部、足心,擦浴时要注意保暖,可以在足底放一个热水袋但要防止烫伤。擦拭以拍为准,不要来回搓。整个擦浴过程控制20分钟内完成,避免二次着凉。
图片来源:hunan.voc.com.cn
误区三:发热即用抗生素
发热是病毒感染所致,吃抗生素是没有用的。
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导致,虽然后期可以合并细菌感染,但一发热即服用抗生素明显是一种错误的作法。
蕞好的方法是多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病情发展。可以让孩子多喝些水,多抱抱安慰安慰。
图片来源:health.sohu.com
误区四:回避血常规检查
现今许多家长不愿化验血常规,原因“各异”:
有些觉得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有些觉得白花钱。
更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发热血象肯定升高。
前两种姑且可算是理由,但后者却不可取。因为没有血象的结果,许多医院的大夫经常是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同用,反而造成耐药性。
为了不让宝宝饱受抗生素的副作用,也不让宝爸宝妈们多花冤枉钱,希望家长可以作出明智的选择。
现在医疗发达,很多正规医院只需要手指头末梢血即可检查血常规,如果白细胞数不高,可暂时不用消炎药。
图片来源:www.sohu.com
误区五:积极主动要求输液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疾病痊愈需要过程,因此只要积极退热、避免发生惊厥、心肌炎等并发症,预后一般较好。过多的输液只会留给孩子更多的后遗症。如:
6个月至1岁左右发生的幼儿急疹,在发热的3~4天的过多用药既不能缩短病程,反而会导致出皮疹,延长病程。
儿科医生通常会把 38.5 ℃ 作为是否服用退热药的分界点。如果孩子精神不错的话,39 ℃ 也并非一定要吃退热药。
现如今退烧药很多,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目前,儿科应用蕞广泛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宁)和布洛芬(美林、托恩)。一般的发热,单一用药即可,不要混用,且美林等退烧药物,用药次数在24小时内有限制,宝爸宝妈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强调一点:儿童禁用尼美舒利,安乃近和阿司匹林不是儿科常规用药。
家中常备退烧药,并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退热药在服用后半小时左右开始产生效果。如果体温没有下降的趋势,及时就医。不要随意服用抗生素,造成耐药性。
图片来源:health.imeee.net
误区六:赶紧降温否则会烧坏脑子
宝宝一发烧,宝爸宝妈们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
这样的观念是没有根据的,当体温在41.7℃时,脑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或者是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导致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
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正确处理即可。
宝宝发烧,爸爸妈妈们不必大惊小怪,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关注一键康学会如何有技巧、有知识、有智慧的面对它。
图片来源:news.xinhuanet.com
误区七:用水银体温计量体温
目前,儿科已逐渐停止使用水银体温计,原因是水银温度计可能引起汞中毒和误吸等意外。
电子温度计和耳温枪相较之下更加安全。两者都更准确方便,耳温枪相对更贵一些。
为了孩子着想,换一支电子温度计或耳温计量体温吧.
图片来源:www.jkys5.com
误区八:退热后马上停药
孩子体温正常后不等于疾病治愈,它只是预示疾病有所好转,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细菌此时不一定被彻底控制。
所以用药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彻底消灭体内的细菌、病毒而完全治愈,否则疾病有可能“死灰复燃”。
退热后不要立刻停药,尽可能按疗程服用药物。不妨试试中医中药,一方面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清除体内的余邪,使病情完全治愈。
图片来源:www.ci123.com
误区九:抽搐掐人中
热性惊厥就是发热引起的抽搐。常见于体温上升阶段,体温越高抽搐概率越大。
艾米见过不少抽搐的患儿,爸爸妈妈的第壹个动作就是去掐人中或者怕孩子咬破舌头往孩子嘴里塞东西,但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危险。
第壹、掐人中很鸡肋,效果微乎其微。
第二、塞进去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宝宝窒息。
如果十分不幸宝宝因为发烧而抽搐了,宝爸宝妈要保持镇定,大部分热性惊厥持续时间短,多在 1~5 分钟内自行缓解。
一旦发现宝宝抽搐,要立即把孩子平放在床上,将头偏向一侧,别太用力扭伤孩子,不需要按压孩子肢体防止受伤。松开衣物,避免磕碰受伤。
如果怕孩子咬破舌头可以用大软布或大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牙之间,如果孩子牙齿咬的很紧就不要强行塞了。
一般牙齿咬很紧也不会伤到舌头的。怕有些家长塞不好反而弄巧成拙,造成窒息。所以一般不主张。
不要给孩子嘴里喂药。
如果有条件,用手机记录孩子抽搐的样子和持续时间,给医生诊断病情留下证据。
抽搐结束后,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原因。
图片来源:weibo.com
误区十:放任不管要不得
心大的家长也不是没有:
体温不算高,忍一下就过去了,烧一烧抵抗力反而更好。
发热毕竟是身体的一个警告:你生病了。
搞清楚发热的原因,及时科学地处理,才是正确的做法。
另外,宝宝发热严重程度的标准并不仅仅在体温高低,更在宝宝的整体精神状态。
如果孩子不想动、没食欲、昏昏沉沉没精神,整体状态很差,即使体温没有特别高,也应该要考虑及时送医,查明原因。
除了评估体温外,也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如果发现萎靡不振,昏昏欲睡一定要及时送医,查明原因。